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2×100万千瓦新建工程1号机组通过168试运
时间:20-11-23来源:中国电力化工网 点击: 次
11月11日,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六缸六排汽燃煤发电机组在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顺利投运。该项目具有高参数、大容量、新工艺特性,采用多项世界首次和国内首例集成创新技术,对提升国家电力行业装备制造水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山东电源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我宣布,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 2× 100 万千瓦新建工程1号机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一次成功!”11月11日18时18分,随着东营发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朱明江的高声宣布,集控室里掌声雷动,建设者的眼中泪花闪动。 东营发电项目采用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六缸六排汽燃煤发电机组,以其卓越的节能、环保、高效特点成为国内燃煤发电领域的标杆项目。投产前日,我们来到位于渤海之滨的大唐东营发电公司,近距离领会“世界首创”“集成创新”的意义和内涵。 创新高效:开创火电新纪元 “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传统火电项目市场需求份额将逐步降低,如何打造新的产业优势和发展出路已经成为传统能源发电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关注东营项目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秉持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打造清洁、高效、节能的超低排放火电品牌,是未来短期甚至长期阶段,传统能源发电业务的重要出路。” 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大唐东营发电公司,是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东营市独特的区位优势投资建设的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集成创新技术的燃煤发电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赵永力介绍说,东营项目一期建设的2台百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是《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重点能源项目,同时也是山东电网“第一跨”——东营黄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重要电源支撑点。 在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一座具有高参数、大容量、新工艺特性的火力发电项目拔地而起。步入其中,创新的元素随处可见:世界首次采用单轴“六缸六排汽”技术;国内首次全部采用“单列卧式蛇形管式”高压加热器;采用国内先进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一项项代表燃煤电厂建设的前沿创新技术,在东营发电公司得以成功实践。 在这里,“创新”不仅是技术人员口中的流行词语,更体现在他们推进项目每一步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从电厂选址、设备选型、工艺优化到建设施工,每一项或微小或重大的改变,都体现了东营发电公司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 “按照中国大唐‘干就干一流的事,干就干成一流’总要求,我们将优化设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可研到投产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该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陈增辉告诉记者,从前期规划的60万千瓦机组到100万千瓦机组;从一次再热、四缸四排汽,到二次再热、五缸四排汽,再到二次再热、六缸六排汽燃煤发电机组,每一次优化都不是拍脑袋而为之,而是结合燃煤机组发展趋势和技术提升,经过反复科学研判的结果。” 集成创新的背后,不仅是敢为人先的勇气,更是精益求精的努力。“作为火电厂的核心装备,汽轮机性能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发电效率。东营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六缸六排汽发电技术,具有‘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的独特优势。”该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李帅介绍道,与传统“五缸”发电机组相比,增加一个低压缸后,有效降低了机组运行的热能损失,燃烧同等的燃料可以发出更多的电。 这在节煤上可以直观体现:机组每提供一千瓦时电仅需258.72克燃煤,比普通机组每年可节约标煤20万吨,相当于单台百万千瓦机组一个半月的“口粮”。“我们的创新实践,为煤电的清洁高效发展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大唐名片’。干成这样的项目,此生无憾!”李帅自豪地说。 东营项目采用的 41 项集成创新技术均属世界、国内首次应用。目前,六缸六排汽技术已通过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审。专家认为,东营项目开创了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百万千瓦级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的先河,为今后大容量、高参数清洁环保型火力发电厂的设计、施工、调试以及生产运维提供了借鉴示范意义,对推动发电行业国际前沿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同时也为打造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鲁北高端石化基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提供了坚实的能源支撑。 节能环保:引领绿色新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唐东营发电公司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始终坚持‘节能环保’和‘超低排放’技术创新路线,项目同步建设了脱硫、脱硝、除灰、除尘等环保设施,采用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废气、粉尘的排放值。”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元生告诉记者,东营项目机组的各项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真正实现了“绿色发电”。 对此,林伯强认为,“在国家对环境可持发展大幅度利好的政策趋势下,建立节能减排示范火电项目,大幅降低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排放,实现煤炭资源高效、低污染利用,对实现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营项目选址在渤海之滨的盐碱滩涂上,站在东营发电公司厂区向海面眺望,一条河渠宛如蓝色的缎带把渤海和企业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海水淡化项目的陆上取水明渠。”陈增辉告诉记者,东营公司依托紧邻海岸的优势,在高效节水上深耕细作,建成了东营市第一个海水淡化项 目。 采用海水淡化处理方式供给、利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选择取水保证率高的 “海域明渠+陆域明沟”的海水直流供排水方案代替冷却塔,这些做法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东营发电公司还在厂区设置了废水综合处理和雨水收集回收系统,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进行处理后,不仅可以冲洗输煤系统,还能全部用于绿地和道路浇洒。 据测算,利用海水淡化系统,东营发电公司每小时可生产淡水 360 立方,每年节约淡水 200 余万吨,有效推进了黄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利用废水综合处理和雨水收集回收系统,每年可节约用水 4.8万吨,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和水资源综合利用。 11月13日,东营发电公司2号机组顺利实现首次并网一次成功,成为继1号机组投产运营后的首个重大节点,为实现年内“双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东营发电公司拉开了“十四五”可持续发展的序幕。 “我们将紧抓发展新机遇,在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助力山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奋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展望未来,东营发电公司责任在胸、信心满怀。 |